首页 | 古琴艺术 | 活动表演 | 洞萧艺术 | 琴人琴事 | 名师高徒 | 古琴曲谱 | 古琴名家 | 国学 | 联系我们


古琴艺术 Guqin Art
+ 首页 > 业界资讯 > 艺术动态  
古琴养生课:《黄帝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第四》
文章作者:雅女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8/3/22 10:21:59 阅读:785次

戊戌年乙卯月壬子日(即公元2018321日)。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,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紫薇花园,原为唐代郭子仪园林舊址,如今园林犹在,草木葱茏,那时人物却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”,无处可寻。可喜者此处现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处—秀秀书院,足供诸位雅士悠游于红尘之外,寻幽探古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。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:赏心悦目茶畔花

辰时。诗词歌赋研习时分。

且说大师姐春春难得过来的人,今儿竟忽然有暇,她一来即满面春风的问好,仍是目光坚定,气度沉稳的旧时模样。先生见了她,自也喜悦非常。因是郎中可巧才进门,另有一位彬彬温文的“师弟”亦不期而至,先生因命他们一起行吟合拍,忽而脚尖着地,忽而脚跟着地,忽而又要带一点古典舞“身韵”进去,竟极是可观可赏的一道风景。此时唱的是《关山月》,汉乐府之曲,颇为伤别之意,亦感慨戍边将士,争战疆场而鲜有人还之怆。琴曲《关山月》形成于清末,由音乐史学家杨阴浏将李白同名诗关山月填入曲中: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;小桃一枝春带雨

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

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

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。

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。

戍客望边色,思归多苦颜。

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”

其奏“指法纯正,音韵和平,乃入门之正路,初学易於熟习。每於月白风淸之际,一弹再鼓,动无穷之幽趣焉。”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:先生鼓琴:一曲《潇湘》独自幽

春春本于词路上甚通的才女,于此诗自也“手到擒来”,十分熟稔的,兼之唱功了得,她同先生一起,长吟短哦,竟颇得抑扬顿挫之韵致,好听非常。郎中看着琴书唱时倒也摇头晃脑像模像样,还是春春师姐不防像他书上望了一望,“没词你唱什么呢?快换一本书去……”郎中方才哈哈笑一声,自去书架那里挑一本配词琴书不在话下。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先生:亦弹亦唱最堪宜

巳时。修习瘦金书正当其时。

却说先生此时,正于他的大阔胡桃木断纹书案旁抚琴。还是因春春之故,她如今亦算此中高手了,是故跃跃然竟着实有同先生“pk”之意,他两个已是合奏毕一曲《平沙落雁》了,大致吻合,可见春春水平大约比先生也不差什么了。一笑。此时春春又提议同奏《忆长安》一回,先生应了,就弹起来。秦风秦韵,秦人弹之,倒亦别有一番意味。

珊瑚豆累垂如旧,笔架上悬笔如林。先生素日所临的楷书千字文瘦金书法长卷照例展开在一旁,已是写至“背邙面洛,浮渭据泾”一处,其意为:“中国古代的都城雄伟壮观,最古老的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。洛阳背靠北邙山,面临洛水;长安左横渭水,右据泾河。”

具体而言,此两句旨在描述东西二京,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。"背邙面洛"描述的是洛阳,洛阳城背靠北邙山,南面是洛水。

"背邙"的邙指的是洛阳城北的邙山。洛阳城的南面是洛水,此水起源于陕西洛南县、流经洛阳城南,然后汇入黄河,"背邙面洛"即是洛阳城地理背景的描绘。

"浮渭据泾",又指西京长安的地理位置。长安左面有渭水,右面有泾河。渭水发源于甘肃,泾水发源于宁夏,二水在长安汇合后流入黄河。在流入黄河以前,泾水清、渭水浊,水质完全不一样,所谓"泾渭分明"即如是。浮是漂流、漂浮之意;据是据恃、凭据、靠着。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:先生瘦金书

午时至申时。茶道、古琴、香道等艺术课程各各进行。

却说此时小茶室里,除静静、佳佳、玲玲三位外,另有春春、郎中、大使、先生亦一同凑热闹去了。秀秀老师因见人多,遂笑向春春道:“待会儿你来泡茶,用大使所赠‘普京专用水’,喝一道冰岛古树如何?”春春自是答应不迭。例行的茶叶品鉴课已接近尾声,今儿所品者乃闽南乌龙代表品种:铁观音、黄金桂、毛蟹。单单于纳茶纸上陈列出来,便极具一种墨绿重实端雅气,未喝,便着实有醉人之意了。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春春事茶:好水佳茗两俱佳

茶席上另有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的景致悦目赏心。原是秀秀老师一早笑吟吟采回来的,满手里除“桃花一簇嫣然笑,可爱深红爱浅红”之外,尚有一支新绿深红的海棠,枝极长,叶极密,花却只一朵,小小的点缀其中。“小心哦,就那一朵花儿,千万别碰掉了。”秀秀老师细心至此,其实众雅士皆是一种惜花爱花出自天性,何尝不晓得这一句话呢?一笑。

郎中这会子又独自习琴。倒极难得的,他大约因医术高明,所以终日忙碌,今儿总算给先生拘住了,着实行吟一回,又跟唱《平沙落雁》,《梅花三弄》一回,节奏掌握得极是进步飞快,怨不得先生这两日赞他不绝口呢!他此时练的又是练习曲,清音朗朗,流水行云。如此练将下去,假以时日,则郎中基础之扎实,恐要比当日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方方师姐还要更胜一筹罢?一笑。

至酉时,又是每日照例的辩经会。本篇辩经会题为《黄帝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第四》,参与者:长安雅士薛佩生、雅女秀秀、长安西西、长安静静、春春、陇西佳佳、子长玲玲、江苏窦郎中等。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:先生长嘴壶展示:龙行十八式(节选)

原文:

黄帝问于岐伯曰:邪气之中人也奈何?岐伯答曰:邪气之中人高也。

黄帝曰:高下有度乎?岐伯曰:身半以上者,邪中之也。身半已下者,湿中之也。故曰:邪之中人也。无有常,中于阴则溜于腑,中于阳则溜于经。

黄帝曰:阴之与阳也,异名同类,上下相会,经络之相贯,如环无端。邪之中人,或中于阴,或中于阳,上下左右,无有恒常,其故何也?

岐伯曰:诸阳之会,皆在于面。中人也,方乘虚时及新用力,若饮食汗出,腠理开而中于邪。中于面,则下阳明。中于项,则下太阳。中于颊,则下少阳。其中于膺背两胁,亦中其经。

黄帝曰:其中于阴,奈何?岐伯答曰:中于阴者,常从臂胻始。夫臂与胻,其阴皮薄,其肉淖泽,故俱受于风,独伤其阴。

黄帝曰:此故伤其藏乎?岐伯答曰:身之中于风也,不必动藏。故邪入于阴经,则其藏气实,邪气入而不能客,故还之于腑。故中阳则溜于经,中阴则溜于府。

黄帝曰:邪之中人脏奈何?岐伯曰:愁忧恐惧则伤心。形寒寒饮则伤肺,以其两寒相感,中外皆伤,故气逆而上行。有所堕坠,恶血留内;若有所大怒,气上而不下,积于胁下,则伤肝。有所击仆,若醉入房,汗出当风,则伤脾。有所用力举重,若入房过度,汗出浴水,则伤肾。

黄帝曰:五脏之中风,奈何?岐伯曰:阴阳俱感,邪乃得往。黄帝曰:善哉。

黄帝问于岐伯曰:首面与身形也,属骨连筋,同血合于气耳。天寒则裂地凌冰,其卒寒,或手足懈惰,然而其面不衣,何也?岐伯答曰: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。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。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。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。其浊气出于胃,走唇舌而为味。其气之津液,皆上熏于面,而皮又厚,其肉坚,故天气甚寒,不能胜之也。

黄帝曰:邪之中人,其病形何如?岐伯曰:虚邪之中身也,洒淅动形。正邪之中人也,微,先见于色,不知于身,若有若无,若亡若存,有形无形,莫知其情。黄帝曰:善哉。

黄帝问于岐伯曰:余闻之,见其色,知其病,命曰明。按其脉,知其病,命曰神。问其病,知其处,命曰工。余愿闻见而知之,按而得之,问而极之,为之奈何?

岐伯答曰: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,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,不得相失也,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,故根死则叶枯矣。色脉形肉,不得相失也。故知一则为工,知二则为神,知三则神且明矣。

黄帝曰:愿卒闻之。岐伯答曰:色青者,其脉弦也,赤者,其脉钩也,黄者,其脉代也,白者,其脉毛,黑者,其脉石。见其色而不得其脉,反得其相胜之脉,则死矣;得其相生之脉,则病已矣。

黄帝问于岐伯曰:五脏之所生,变化之病形何如?

岐伯答曰: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,其病乃可别也。

黄帝曰:色脉已定,别之奈何?

岐伯说:调其脉之缓、急、小、大、滑、涩,而病变定矣。

黄帝曰:调之奈何?岐伯答曰:脉急者,尺之皮肤亦急;脉缓者,尺之肤亦缓;脉小者,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;脉大者,尺之皮肤亦贲而起;脉滑者,尺之皮肤亦滑;脉涩者,尺之皮肤亦涩。凡此变者,有微有甚。故善调尺者,不待于寸,善调脉者,不待于色。能参合而行之者,可以为上工,上工十全九。行二者,为中工,中工十全七。行一者,为下工,下工十全六。

黄帝曰:请问脉之缓、急,小、大,滑、涩之病形何如?

岐伯曰:臣请言五藏之病变也。心脉急甚者为瘈瘲;征急,为心痛引背,食不下。缓甚,为狂笑;微缓,为伏梁,在心下,上下行,时唾血。大甚,为喉吤;微大,为心痹引背,善泪出。小甚为善哕;微小为消病。滑甚为善渴;微滑为心疝,引脐,小腹鸣。涩为为瘖;微涩为血溢,维厥耳鸣,颠疾。

肺脉急甚,为癫疾;微急,为肺寒热,怠惰,咳唾血,引腰背胸,若鼻息肉不通。缓甚,为多汗;微缓,为痿,痿,偏风,头以下汗出不可止。大甚,为胫肿;微大,为肺痹,引胸背,起恶见日光。小甚,为泄;微小,为消痹。滑甚,为息贲上气;微滑,为上下出血。涩甚,为呕血;微涩,为鼠,在颈支腋之间,下不胜其上,其应善酸矣。

肝脉急甚者为恶言;微急为肥气在胁下,若复杯。缓甚为善呕,微缓为水瘕痹也。大甚为内痈,善呕衄;微大为肝痹,阴缩,咳引小腹。小甚为多饮;微小为消瘅。滑甚为(疒贵)疝;微滑为遗溺。涩甚为溢饮;微涩为瘈挛筋痹。

脾脉急甚为瘈瘲;微急为膈中,食饮入而还出,后沃沫。缓甚为痿厥;微缓为风痿,四肢不用,心慧然若无病。大甚为击仆;微大为疝气,腹里大脓血在肠胃之外。小甚为寒热;微小为消瘅。滑甚为(疒贵)癃;微滑为虫毒蛕蝎腹热。涩甚为肠(疒贵);微涩为内(疒贵),多下脓血。

肾脉急甚为骨癫疾;微急为沉厥奔豚,足不收,不得前后。缓甚为折脊;微缓为洞,洞者,食不化,下嗌逐出。大甚为阴痿;微大为石水,起脐已下至小腹睡睡然,上至胃脘,死不治。小甚为洞泄;微小为消瘅。滑甚为癃(疒贵);微滑为骨痿,坐不能起,起则目无所见。涩甚为大痈;微涩为不月,沉痔。

黄帝曰:病之六变者,刺之奈何?岐伯曰:诸急者多寒;缓者多热;大者多气少血;小者血气皆少;滑者阳气盛,微有热;涩者多血、少气,微有寒。是故刺急者,深内而久留之;刺缓者,浅内而疾发针,以去其热;刺大者,微泻其气,无出其血;刺滑者,疾发针而浅内之,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;刺涩者,必中其脉,随其逆顺而久留之,必先按而循之,已发针,已按其疝,无令其血出,以和其脉;诸小者,阴阳形气俱不足,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。

黄帝曰:余闻五脏六府之气,荥、俞所入为合,令何道从入,入安连过,愿闻其故。岐伯答曰:此阳脉之别入于内,属于府者也。

黄帝曰:荥俞与合,各有名乎?岐伯曰:荥俞治外经,合治内府。

黄帝曰:治内府奈何?岐伯曰:取之于合。

黄帝曰:合各有名乎?岐伯答曰:胃合于三里,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,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,三焦合入于委阳,膀胱合入于委中央,胆合入于阳陵泉。

黄帝曰:取之奈何?岐伯答曰:取之三里者,低跗取之;巨虚者,举足取之;委阳者,屈伸而索之;委中者,屈而取之;阳陵泉者,正竖膝予之齐下,至委阳之阳取之;取诸外经者,揄申而从之。

黄帝曰:愿闻六府之病。岐伯答曰:面热者足阳明病,鱼络血者手阳明病,两跗之上脉竖陷者,足阳明病,此胃脉也。

大肠病者,肠中切痛,而鸣濯濯。冬日重感于寒即泄,当脐而痛,不能久立,与胃同候,取巨虚上廉。

胃病者,腹(月真)胀,胃脘当心而痛,上肢两胁,膈咽不通,食饮不下,取之三里也。

小肠病者,小腹痛,腰脊控睪而痛,时窘之后,当耳前热,若寒甚,若独肩上热甚,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,若脉陷者,此其候也。手太阳病也,取之巨虚下廉。

三焦病者,腹气满,小腹尤坚,不得小便,窘急,溢则水留,即为胀。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,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,亦见于脉,取委阳。

膀胱病者,小腹偏肿而痛,以手按之,即欲小便而不得,肩上热,若脉陷,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,若脉陷,取委中央。

胆病者,善太息,口苦,呕宿汁,心下淡淡,恐人将捕之,嗌中吤吤然数唾。在足少阳之本末,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;其寒热者取阳陵泉。

黄帝曰:刺之有道乎?岐伯答曰:刺此者,必中气穴,无中肉节。中气穴,则针游于巷;中肉节,即皮肤痛;补泻反,则病益笃。中筋则筋缓,邪气不出,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,反还内着。用针不审,以顺为逆也。

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:静静:黑白之间寻大道

欲知明日《诗经 小雅 绵蛮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

中国式雅士生活   古琴   茶道   书法   香道  艺术培训








上一条:古琴美学课:《诗经 小雅 黍苗》
下一条:古琴美学课:《诗经 小雅 白华》